2025年5月12日,云南某知名律师事务所的一则招聘公告引爆全网。该律所在招聘实习律师时明确标注:“法学专业本科生若《王者荣耀》段位达到荣耀王者,可豁免第3项学历限制(即无需985/211/双一流院校背景)”。此条款一出,瞬间登上热搜,网友直呼:“打游戏比考研还重要?”“代打和借号岂不是轻松破局?”
一、招聘公告的“破格条款”长啥样?
根据公告内容,该律所对实习律师的硬性要求分为两档:
1. 高学历优先:法学(法律)硕士研究生学历,且本科阶段为法律专业,985/211/双一流院校背景优先;
2. 游戏段位破格:法学本科生若《王者荣耀》段位达到荣耀王者,可直接绕过学历门槛。
更引发争议的是,公告特别强调“需提供荣耀王者段位截图,面试时将现场测试真实性”。律所工作人员解释称:“团队日常通过组队开黑培养协作能力,游戏段位是沟通和抗压能力的直观体现。”
二、网友炸锅:代打、借号、真香警告
消息一出,评论区秒变“段子手擂台”:
质疑派:“荣耀王者截图P图能有多难?”“借个室友的号打几局不就完事了?”
支持派:“能上王者说明逻辑思维强,打野控图和案件梳理异曲同工!”
吃瓜派:“建议律所增设《峡谷正义》笔试,考察团战指挥能力!”
更有网友翻出律所官网,发现其团队介绍中赫然写着“本所律师人均王者段位”,甚至附有团建开黑照片。
三、律所回应:不是玩笑,是真需求!
面对舆论风波,该律所负责人5月14日接受专访,回应三大焦点:
1. 为何将游戏与招聘挂钩?
“我们团队年均处理200+案件,经常需要跨部门协作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。王者荣耀的即时沟通和战术配合,能筛选出抗压能力强、逻辑清晰的候选人。”
2. 如何防止代打造假?
“面试时要求现场登录账号,并随机匹配对战。若发现代打,直接取消资格。”
3. 是否贬低法律专业门槛?
“学历仍是核心要求!985/211背景优先,游戏段位仅作为补充选项。目前已有27%的本科生通过段位豁免申请,但最终录取率不足5%。”
四、电竞与法律跨界:是创新还是噱头?
事实上,这并非首例“电竞入招聘”。此前,上海某涉外律所曾隐晦要求“熟悉电竞文化”,广州某律所面试时设置“荒野求生模拟”考核。但将游戏段位直接与学历豁免挂钩,云南律所堪称“头铁”。
支持者观点:
能力导向:法律行业需要“非诉谈判如打野控图”“庭审辩论似团战指挥”的复合型人才。
年轻化破圈:Z世代求职者更看重“趣味性”,此举可吸引二次元群体,提升团队活力。
反对者声音:
专业性存疑:律师的核心竞争力是法律素养,而非游戏水平。
加剧内卷:普通学生为进名所,可能被迫“肝段位”,增加经济负担。
五、数据透视:游戏段位真能预测职场表现?
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,2024年互联网、金融等行业招聘中,要求“团队协作类兴趣爱好”的岗位占比达38%,其中12%明确标注“电竞经历优先”。心理学研究也表明,MOBA类游戏玩家的决策速度比普通人快23%,多线程处理能力提升17%。
但法律界人士指出:“游戏中的团队协作是虚拟场景,与法律实务的伦理边界、责任归属差异巨大。律所若过度依赖此类指标,可能筛选出‘操作流’而非‘专业流’人才。”
六、行业反思:人才选拔该走向何方?
1. 平衡创新与专业:
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明阳表示:“猎奇条款可作为吸引眼球的营销手段,但法律行业必须坚守专业底线。建议律所增加‘模拟法庭’‘案例辩论’等实战考核,弱化娱乐化标签。”
2. 警惕就业歧视:
此前山东某律所要求女助理“夫妻生活拍照报备”,因侵犯隐私遭举报。此次事件中,若强制要求“必须打游戏”,可能涉嫌变相歧视“非玩家”群体。
3. Z世代的职场新需求:
《2025职场白皮书》显示,00后求职者最反感“标准化精英模板”,更青睐“能展现个性与创造力的企业”。云南律所的“游戏条款”,或许正是对年轻世代价值观的试探性回应。
结语:当王者荣耀成为职场“硬通货”
这场争议背后,折射出传统行业与新兴文化的激烈碰撞。无论是支持者眼中的“能力革新”,还是反对者口中的“哗众取宠”,不可否认的是——游戏已悄然成为职场选拔的“新变量”。
正如网友@法律喵喵酱所言:“如果打游戏能进律所,我愿做峡谷最卷的‘法师’!”但问题是:你愿意为了一份工作,把《王者荣耀》打到“王者十星”吗?
(本文数据及案例均来自公开报道,观点仅供参考)
互动话题
你认为游戏段位能反映职场能力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!